中国交通报2016年12月第6386期
一条高速公路究竟承载着什么样的使命?如果打开搜索引擎,用一组关键词进行概括,或许更为清晰:加密路网、服务群众、经济辐射。
在广东南粤交投的建设理念中,这是一条路本应具有的气质,却不是一条路的全部意义与价值。
在广中江高速公路的业主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南粤交投”)副总经理、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处主任张其浪看来,一条路、一个项目是否成功,还在于是否实现了绿色环保这一建设目标。
六年来,回顾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一期(江门市荷塘至龙溪段)从进度安排、质量管理、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以及文化建设,建设者本着“建设绿色低碳高速,争创国家优质工程”总体目标,从“五化”、“双标”、优质高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建设理念入手,提出了与500kv高压线路共用走廊节地工程等26项技术工程和措施应用,响应广东省政府与江门市政府提出的“政府还贷、省市共建”理念,为广东经济发达、资源严重受限、城镇化密集地区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广中江高速公路远景。
桩头环切。
项目部临建整齐划一。
使用胎架法加工钢筋笼。
项目部拌和站。
phc基础桥桩既节能又环保
广中江高速公路穿越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所经区域包括江门、中山、佛山和广州四市,沿线地区人口密度大,城镇、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密集,河网交错。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并建起基础农田保护区,建设可利用土地面积急速减少。
同时,该项目涉及区域内高度密集的水域环境,也是增加建设难度的因素之一。据了解,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位于珠江口西岸,全线跨越多处各等级水道航道,包括一级水道4条,三级水道1条、多条六、七级航道,错综复杂、密布如织。尤其是临近项目线位的多处一、二级水源保护地,进一步加大了项目开展环保施工的难度。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全力推进下,项目建设团队通过多次论证和优化,最终选定高桥隧比设计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护水源,减小对沿线通航影响,节约城市用地。
根据方案显示,广中江项目全线共设置主线桥梁70座,匝道桥梁110座,其中主跨300米以上的斜拉桥4座,170米、195米主跨刚构桥各1座。针对桥型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工程规模大,以及对桥梁景观和防撞要求高等技术难题,广中江项目管理处对桥梁比例大、沿线管桩厂较多的特点进行技术攻关,委托科研单位开展公路桥梁预应力管桩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结合项目形成了《广中江高速公路桥梁管桩基础设计指南》等一系列成果,并大力推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
“我们综合考虑交通运输便利和施工工期顺序等各方因素,全线共有10余公里桥梁采用了phc桩基础。由专业厂家运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经高压高温蒸汽养护而成的等截面预制混凝土构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适用地质条件范围广、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可靠等特点。”张其浪介绍说,phc桩代替传统钻孔灌注桩作为桥梁基础也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用量、控制了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并节约了用地。
广中江项目作为珠三角高速公路路网加密线,建成后将连通佛开、江肇、广珠西、东新、江中五条和佛江、中开小榄支线、中山东外环三条在建(规划)的高速公路。全线设置的17个互通立交,其中15个具备接地功能,届时将加速珠三角交通一体化,有效缩短粤西地区与广州等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
与高压线走廊共舞
在顺德区均安镇、中山市小榄镇、东凤镇、南头镇境内,广中江高速公路设计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500千伏狮洋至五邑线路和500千伏顺广乙线单改双工程项目,两条输电线路间距30余米,沿线总长超过17公里,工程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率较低。通过设计方案论证比选,广中江项目提出沿线17公里采用高架桥与500千伏高压线共用走廊的方案,这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极大限度节约和保护土地环境资源、打造生态环保的绿色循环低碳高速公路具有重要意义。
“500千伏线路是珠三角500千伏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粤西向粤中输电主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次线路跳闸都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稳定,引发广东省大面积停电,共用走廊内对施工、运营安全要求极高。”项目总工程师甄东晓说,为保证高压线共用走廊段施工、运营安全,项目在设计开始前,即委托专业设计研究院开展了高压线路共用走廊段安全技术研究工作,形成了《桥梁基础与高压电塔基础间影响分析和最小安全间距研究》、《桥梁基础与500千伏高压线塔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工程防护措施研究》、《共用走廊段桥梁结构形式及施工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等成果,为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共用走廊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参照标准。走进施工现场,可以看到所有吊车均采用了施工状态控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限制吊车的最大升空高度。现场人员的安全帽内安装电压报警装置,电压超出允许范围安全帽自动进行报警。
土建施工期间,广东电网等单位对工程建设给予了特殊的“关照”,每天派人上路巡视,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实施与500千伏高压线路共用走廊高速公路节地工程,将原来只能空置或作为农业用地的土地,利用为高速公路的建设用地,节约占用高附加值用地超过千余亩。相关专家表示,广中江项目为高压线走廊与高速公路共线施工积累了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复制的设计范例”。
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公路
2013年2月,广中江高速公路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首批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要求广中江项目的建设者们把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为确保广中江高速绿色低碳公路的稳步实施,广中江项目建立了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广中江项目上级主管单位)、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处三级试点工作联系机制;实行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各试点项目降低能耗及减碳目标的完成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稳步实施,达到预期节能减排效果;建立各个试点项目考核档案,实行动态跟踪。
在制度建设方面,广中江项目编制了本项目绿色循环低碳管理工作大纲、资金投入计划、能耗统计上报、档案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深入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理念,开展多方案比选、优化线形,创新设计,开展环评水保等生态研究工作,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广中江的理念贯穿设计全过程。
在工程施工阶段,广中江项目强化绿色施工,注重采用综合性节能减排措施。项目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招投标合同中,都有绿色低碳的环保条款。在考核验收时,更是把绿色低碳建设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实行一票否决。在项目施工现场,桥梁上部预制梁洒水养生水量大,水资源消耗严重,而广中江项目预制梁数量多达2万片。为减少施工用水,广中江项目通过优化预制厂场内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每个施工标段的情况,设置1至2个预制场养生用水循环利用系统,收集混凝土养生用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为了让节能减排覆盖各个方面,广中江高速将项目先期进场的tj04标段建设为广中江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示范标段,实施全面绿色低碳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低碳工艺、低碳机械、低碳技术的比选,总结重大节能减排效果的技术、设备、工艺、经验等,向所有标段推广使用。
同时,广中江项目通过成立标段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织策划本标段的节能减排方案,对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部门、工区、作业面,在办公、生活、生产中有可能涉及能源、资源消耗的各个场所制定具体的节能减排内容和要求。选择适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合理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生产安排、增加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
广中江项目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强化绿色循环低碳管理创新,着力提高能源、土地、材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了道路使用者的绿色循环低碳体验,按照公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目标,把广中江项目打造成为了全国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公路。
全方位建管 标准在心
2010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开展“双标管理”的要求,广中江项目积极推行“双标”管理,并于2013年、2014年分别在全省高速公路质量综合大检查中获得了第一名,被评选为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现场会的参观现场。
2015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开展为期3年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五赛五比”活动。该活动与广东南粤交投“管理提升年”活动相辅相成,广中江项目管理处提出“以五赛五比为抓手,狠抓现场责任落实,实现管理提升”的中心工作。
在进度管理方面,他们采取施工投入与用地交付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工程建设,以施工倒逼征拆。该措施既是管理处对各参建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日常履约检查的重点。广中江项目管理处成立了专项进度协调领导小组,由管理处主要领导带队,各职能部门参与,每月进行专项进度督查,工程部逐工点进行资源投入核查,对投入不足的标段及时采取通报、约谈等措施,确保标段增加综合性投入。
在质量管理方面,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进行全员宣贯学习和落实,通过树标杆、抓首件、管关键,使“五化”“双标”标准深入每个参建员工的心中,并落实到现场施工中。开工之初,选定先行开工的两个控制性工程施工作为标杆进行树立,每道工序、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过程管控均进行认真研究,以这两个标段为基础进行总结提升后,在全线推广实施。待各施工单位每个班组进场后除了交底和培训外,要进行首件工程的检验,获得认可后,才能大面积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广中江项目管理处在施工自检、监理抽检的基础上,处处严抓关键工程、关键工序的把控,通过巡查、专项检查、大检查等手段与监理、施工单位一起,把好日常施工质量关。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现场抽检混凝土强度合格率、原材料合格率、桩基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其中一类桩比例84.5%),其它各项工程实体检测指标也达到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今年,项目管理处连续开展了三次劳动竞赛活动。按照“五赛五比”的要求,向各参赛标段下达了进度、质量、安全、内业等具体考核目标及奖惩方案,并通过日常及专项检查进行评比打分,并结合2016年年底的通车任务,广中江项目管理处还成立了由班子牵头,分片区、分业务开展一线督导和服务的“施工进度协调工作组”和“质量安全督察组”,重点督导施工单位规范质量、安全管理。据统计,劳动竞赛活动开展期间,约谈监理、施工单位总监、项目经理达30多人次,约谈中标单位法人及分管领导15人次。
在信息建设方面,各参建单位在合同、计量、变更、质量、档案等各业务模块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拌合站、预应力张拉等专业工序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及计算机软件;隧道、桥梁、17千米高压线共线走廊等关键部位实施了动态监控;管理处及大部分施工单位也建立oa、财务、人事、党务等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系统正常运作,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建零事故“平安工地”
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面广、风险等级高,建设者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常态化开展“树标杆,学标杆”活动,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进一步落到实处,提高安全本质化水平。2015年,广东省南粤交投在广中江项目召开安全生产管理标杆验收现场会,广中江6座特大桥顺利通过公司“特大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杆”验收,并受到与会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好评。
除规范、务实开展日常工作外,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也在进行了探索。在进行工序质量验收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验收的“双报验”制度;通过微信群将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传、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整改,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和便于互相监督;推行“零事故班组管理”;推行“被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和主动安全生产管理相依存”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一线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全员主动安全管理。
广中江项目按照“全覆盖、严执法、零容忍、重实效”的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可控,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并在2015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的全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综合检查中位列第二名,2015年被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颁授省级“平安工地”示范项目。在项目技术含量高、施工条件复杂、高空作业和特种作业多、安全风险高、安全管理难度大的情况下,广中江项目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目前,广中江项目正在筹备向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申请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称号的相关工作。
南国特有的红棉花是广东省省花,又称“英雄之花”,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性。2014年,广东省交通行业大力开展“用心服务、畅享交通”主题文明创建活动。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提出“温馨旅途,畅行南粤”红棉营运品牌创建战略,确定从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两个方面体现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营运服务的特色。广中江高速一期工程营运在即,我们看到的是山依旧葱绿,水依然清澈,那漫山遍野的红色木棉即将盛开……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6-12-13 17:34:51)
李克强:对事故企业安评环评等环节逐一认定责任云南:今年建成6条高速公路天津机场出入境客流假期同比增四成交通运输新闻舆论工作进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战略机遇期广西:浦北农村公路里程增加706公里火车儿童票标准长10cm天津公交1.1米以下免票抓好扬尘管控 天津全力塑造"绿色地铁站"雪后初晴清雪忙 平安路上暖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