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2016年8月第6308期
6月16日,五年一度的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会上提出“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16字方针,强调要加快公路养护向现代化模式转型,为构建现代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彻底扫清路障,创造有利条件。
会议期间,通过对徐州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考察参观,与会代表对徐州市公路管理养护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白色的标线在青色路面上犹如一卷曲谱,演奏出徐州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壮丽进行曲。日前,本报记者前往徐州,采访徐州公路人以“公路通行快捷化、养护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智能化、组织体系科学化、社会服务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公路养护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徐州市三环快速路。 徐璐 摄
公路通行快捷化
“畅安舒美”路上行
“徐州实现了10万人口节点30分钟上高速、相邻县通一级公路、农村公路‘村村通’。高速公路互通、机场、铁路综合枢纽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省级以上开发区、4a级以上的风景区实现一级公路全覆盖,城市环绕高架快速路、市县快速通道已具雏形。”徐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公路管理处处长马立凯介绍。
徐州,彭祖故国,刘邦故里。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效、便捷的公路网,使徐州“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截至2015年年底,徐州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512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6.67公里,每万人拥有16.14公里的公路。
“十二五”期,徐州新建高速公路52公里,建成高速公路47公里,通车总里程达458.57公里,“内外成环,多向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普通国省道累计投资47.5亿元,建设466.5公里,建成248公里,截至2015年年底,徐州普通国省道公路达到1133公里,全面达成二级及以上等级目标,一级公路比重达到75.1%,乡镇普通国省道公路覆盖率达79%。农村公路累计建设2259公里,截至2015年年底,徐州农村公路总规模达14920公里,行政村通达班车率达100%,镇村公交开通率达35%。
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为徐州经济发展联通脉络,一条条青路白线勾勒出公众快捷出行的美丽画面。
畅安舒美示范路。 徐璐 摄
养护作业机械化
“武装”升级安全又高效
营造“畅安舒美”之路,在建更在养。在邳州市运河养护工区,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扫路车、滑移多功能机、双锅轮压路机、沥青混凝土摊铺车等养护机械整齐划一,“时刻待命”。作为江苏省一类示范工区创建试点单位,该工区以机械化来升级“武装”。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是徐州公路人一直坚守的信念,徐州公路人深入调研,根据一线作业真正需要的机械设备集中采购配置,并与徐工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研发养护作业成套化设备,推动养护作业逐步由传统的手工密集型向集约高效的机械处置型转变。
如今,徐州已经迈向机械化作业新阶段。截至2015年年底,徐州机械化清扫作业率一级公路达到100%,二级公路达50%,沥青路面集中修补、灌缝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路面修补、灌缝、除雪、绿化管护等机械化作业率达80%。机械化养护的推广,在提高养护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以往在车辆穿行的公路上实施人工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工区是公路养护管理最基层、最重要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徐州把工区建设作为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已完成8个一类工区、11个二类工区的标准化改造,并同步实施路政中队进驻工区,实现联合巡查、合署办公。
标准化养护,机械化养护,已深入徐州公路人心,一条条绿色、低碳之路让徐州走在了养护现代化转型的前列。
路面热再生。 徐璐 摄
管理工作智能化
“一块屏幕盯全市”
“以前冬天,每逢下雪,无论雪多大我们都要全部出动,沿着道路一圈一圈巡查,现在只需要在指挥中心盯着大屏幕,就知道哪些路段有积雪有险情,然后通知抢修人员直赴目标路段,省时省力还安全。”邳州公路管理站副站长谭英杰感慨道。
目前,徐州完成市路网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和县级路网指挥分中心建设,将各类监控、监测设施采集的数据全部纳入统一平台,路网运行“可视、可测、可控”,在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及重要桥梁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做到“一块屏幕盯全市”。
徐州拥有丰富的煤、石灰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仅煤炭年产达2500多万吨,是江苏唯一的煤炭产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治超工作带来考验。近年来,徐州公路推进科技治超,建成8套不停车检测系统,覆盖了每个县(市、区)。治超非现场处罚试点和收费站卡口治超全面开展,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调执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合法、高效、便捷的处理制度。公路平均超限率由“十一五”末的10%下降至3%。
徐州公路借助移动互联网、业务专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构建综合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推广公路综合业务平台,实现网络与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服务各个领域全过程有效渗透。“云上分析、机上养护、线上执法、掌上办公、网上服务”,已经成为徐州公路智能化管理新常态。
组织体系科学化
机制创新效能最大化
“2016-06-2414∶45∶19 g311(k014﹢579—k020﹢649)处下行方向,桩号:k17﹢450,有非法非标,请处理并回复!”
“2016-06-2416∶52∶14处理意见:该非标已整改完毕。”
这是徐州公路管理处的一份巡查记录,从发现到整改,通过权责清晰、科学有序的线上执法,使得之前需要花几天时间处理的案件,如今仅需两小时7分钟。
运转高效的执法机制得益于徐州公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执法机制改革,建立起一套“层级清晰、集中统一、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在日常管养工作中,推行路政与养护联合巡查、协同处置的管理方式,并且按照“公益性养护归政府、经营性养护归市场”的思路,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大中修和日常养护不断提升市场化水平和监管能力,应急保畅、抢修抢险等充分发挥应急队伍及基层工区的作用。
在执法机制改革中,通过建立路政执法与养护监管、新改建路段监管和收费监管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公路执法队伍与执法能力建设,路政执法标准化达到80%,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显著提升。
“修路修身、养路养心”,文化凝聚人心。徐州公路推行人文公路建设,提出“书香公路”理念,开展了国家级职工书屋创建、职工读书月、读书标兵评选等活动,建设学习型行业,“敬业、奉献、创新、超越”的徐州公路精神,让徐州公路人形成了特有的公路文化风骨。
社会服务现代化
“一站式”出行高效便民
7月28日19时10分左右,邳州突发龙卷风,致使310国道160k处两侧50多棵白杨树被刮倒,交通中断。邳州运河养护工区知悉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调动3个工区前往事故点,出动60余人,20余台车,全力奋战,仅用一个小时左右,沿线道路贯通。
第一时间知悉,第一时间抢通,第一时间保障行人安全。现代化服务必然体现人性化,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公众。
徐州公路率先实现公路出行一站式服务。etc、mtc收费系统的建设应用,让过往车辆享受到快捷、通畅的服务。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指数达到85%,国省道公路突发情况信息发布率达到100%,服务热线受理率100%。通过信息化支撑和信息整合,逐步实现了路网指挥中心“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热线响应、一个体系指挥”。新渠道、新平台的运用为公众出行服务当好“指示牌”,为公众出行安全当好“卫士”。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6-08-15 16:34:34)
四川:沿江高速等项目今年开建天津邮轮母港三艘客轮齐汇聚津交委领导元旦期间至养护服务中心 进行应急保障检查浙江加快打造全国现代综合交通示范区市客管办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百日专项治理活动天津武清公交示范区首推高峰段2小时内换乘公交打7折牢记入党初心 永葆党员本色 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到我市调研多式联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