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体化引领 打造国际一流都市圈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10
中国交通报2016年10月第6351期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率先突破的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交通一体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北京市多方协调、加速推进、稳扎稳打,效果显著。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北京市交通委加快综合交通通道建设,推动构建区域“四纵四横一环”的综合交通网络。到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将明显缓解,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区域交通网络将基本形成。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都市圈,实现三地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要求、完成上述一系列重要任务的关键之年。为顺利实现“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既定目标,北京市将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面推出哪些更有力度的措施?本报专访了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
形成共识积极行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提出后,中央力推“交通先行”,三地也形成共识并积极行动。从国外城市群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加快顶层设计,为交通一体化先行提供战略引导。国家相关部委亟须加快京津冀在城镇群体系规划及产业功能布局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及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如城镇体系、产业、交通、生态环境等),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提供更明确的战略引导,从而更有利于交通与城镇群建设、产业布局及土地开发、生态环境之间的衔接和配套。
与此同时,尽快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规合一”甚至“多规合一”的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即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内的多项规划都要在京津冀全域范围内进行总体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区域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建立跨区域组织协调机制,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总体指导下,建立更加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跨区域交通协调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建设都市圈(城市群)的经验,成立专门针对区域某类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及管理的机构。
优化设施布局,形成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形成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水平、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创新投融资体制,构建跨区域投融资平台。加快研究并建立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长效的跨区域交通投融资体制,建立与土地开发相结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涵盖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及高速公路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给予跨区域的轨道交通、公路等建设项目更多的政策支持。
统一法规标准,提升区域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区域统一的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体系。开展三省市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接修订工作,加强区域内交通政策的协调和对接。
提升区域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京津冀区域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管理监督与执法一体化;推动铁路、民航、公路及城市交通企业之间运营组织、票务和售票系统等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客运“联程联运”和货物“一票到底”;推进区域内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突出重点和时序避免“摊大饼”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更好地支撑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在人口密集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是世界大城市共同的发展路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内涵式、集约式的疏解,而不是“摊大饼”式和无序蔓延式的疏解。既要注意加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做到疏得出、落得住,也要转变交通发展模式,扭转以往只修路以及客运严重依赖公路和小汽车的粗放式交通结构,转而依靠集约、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支撑城市功能的疏解,促进疏解的人口、产业沿着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努力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形成京津石三大国家铁路枢纽格局,实现城镇群城市交通支撑能力和环境容量的提升。
处理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时序问题。在一体化发展初期,资金、政策等保障环境并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交通一体化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全面的互联互通,而是有重点、有选择、有时序的。
在跨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对接上,应充分结合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重点推进与重点城镇以及重点产业功能区相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机场及轨道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北京大外环货运通道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以及京唐城际(北京至唐山)、唐曹铁路(唐山至曹妃甸)等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等。
处理好交通一体化过程中“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问题。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加强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之外,还应注重软环境即体制机制的建设、交通政策的引导和调控。
特别是在涉及跨区域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协调组织、投融资体制、运营管理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更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并最终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
展望“十三五”,京津冀区域将迎来举办世园会、建设新机场、献礼建国70周年、筹备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一系列重要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交通委将在交通运输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津冀携手,共同开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崭新的未来。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6-10-25 14:52:21)

天津老人免费乘公交突破3.8亿人次
民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紧锣密鼓加快“搜狐汽车津城车大夫”专题建设
公交车成天津风景线1500部公交车年内完成翻新
宁夏:今年将建设13个高速公路重点项目
云南:交通通畅工程引领脱贫攻坚
京津冀公共交通明年全部一卡通
天津天泰路施工结束14日起5条公交线路恢复走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