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用新呵护桥梁健康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6
吉林用新呵护桥梁健康
中国交通报 2017年4月第6478期
记者 李玲 特约记者 杨帆
四月的吉林,冰雪消融,春意渐浓,生机勃勃。
宛如“新生”的,还有一座座桥梁。日前,随着专业养护人员对地处白山市浑江区的201国道鹤大线道口二号桥t梁梁段进行加固处置,这座在去年吉林省普通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中被查出患有“结构性病害”的危桥,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2016年10月起,吉林省公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普通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项目”(简称定检工作),对全省“十三五”公路网规划的17条国道、39条省道3094座桥梁(共167627延米)进行“全面体检”和“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了全省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监管力度,对桥梁的技术及运营状况,也有了一次全面的把控。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定检工作咨询评审会上还获知,吉林省此次定检工作不仅成效显著,在定检管理模式上也有大胆创新,首次采用全国公开招投标的形式,优选了一批有实力的单位参与检测,并创新性地引入专业检测咨询单位,为定检工作全过程把脉定向。
创新定检模式养护更科学
为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要求,全面把握桥梁的技术状况、运营状况,吉林省公路管理局高度重视本次桥梁定期检测工作,从实际出发,适时扩展检测内容,将归属特殊检测的部分内容纳入本次检测中,加强基础工作管理,完善数据体系,推进检测务实高效。
“定期检测评估工作是桥梁养护工作的起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据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张学志介绍,经过准确科学的定期检测工作给出的桥梁评定结果和养护建议,是下一步桥梁养护工作的实施重点。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定检工作这个“木桶”的质量,往往会受到组织监管不到位、检测任务量大繁重、参与单位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的影响,大打折扣。
为了消除“短板”,确保从2016年10月起开展的全省定检工作的顺利实施,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大胆创新,从管理方式上突破,探索定检新模式。
创新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为此,吉林省公路管理局根据此次定检工作的技术特点和管理要求,科学地将定检工作划分为任务布置、外业检测、现场核查、咨询评审、报告验收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明确各单位具体的任务和职能分工,而省公路管理局对此全过程把控,改变了以往其他省市“各自为战”的局面,确保了检测的质量和实效。
从操作层面上,将检测范围内覆盖的3094座桥梁,划分为12个标段,首次通过在全国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选出8家有资质、有实力的单位承担检测工作,保证了检测的技术水平,为及时发现桥梁的关键病害与管养薄弱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创新性地引入咨询单位,规范了各检测单位的质量标准,确保了检测工作的规范统一,并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审查和指导。
在具体实践中,现场复核是确保定检工作科学准确的关键。为此,专门由省公路管理局、各地市公路管理处、咨询审查单位相关人员及专家组建了外业现场核查组。通过对各标段外业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复核,尤其是对初步评定为四、五类的桥梁开展深入实地的现场核查,以便客观评估桥梁安全运营状态及科学合理确定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对核查中发现的急需处置的桥梁,该核查组则现场拟定交通管控方案及应急处置措施,确保通行安全。
同时,为确保检测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对定检工作实行两阶段审查验收,即检测外业工作验收和检测任务总验收,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在这过程中,对于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标段,我们坚决不予验收。”在第一次外业验收中,共有三个标段未达到质量要求,为此,他们明确返工内容、标准和时限,待其完善后重新再申请验收。最终,这三家检测单位经补充完善后,在第二次外业验收会上顺利地通过了验收。
“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显示,目前吉林省普通干线3100座桥梁整体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其中一、二类桥梁占比83%,三类桥梁占比13%,全省桥梁养护工作卓有成效。”张学志表示,在桥梁养护工作中吉林省公路管理局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引进专业队伍把关更有力
在吉林省公路局开展的2016年定检工作全过程中,有一支队伍的身影始终相伴,用专业力量,把关每一道程序、确保每一份品质。他们就是在本次定检工作首次引入的检测咨询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公规院)。
中交公规院作为全国大型桥梁专业化养护管理领域中的翘楚,在重点桥梁监测业务上硕果累累。近日,该公司又中标“2017年度国省干线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重点桥梁监测”项目,这已是他们第6次参与该项目实施,第2次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展现出公司强大而雄厚的综合实力。
谈起与吉林省公路管理局的合作,中交公规院桥隧监测养护分公司总经理冯良平告诉记者,就吉林省公路管理局来说,引入中交公规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对于中交公规院来说,进入吉林,也是公司第一次把桥梁检测业务的触角延伸到东北市场,对于双方来说,这一次尝试既是新的开始又意味着新的征程。
“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进行前期工作,11月份进场外业;到今年1月份验收外业,3月底验收报告,前后近半年时间,围绕业主的需求和项目技术特点,我们主动适应挑战,用专业实力做好服务,发挥出一家专业咨询公司应有的作用。”中交公规院项目负责人张新越告诉记者,在项目前期,项目团队首先编制了《吉林省普通干线公路检测工作作业指导书》和《吉林省普通干线公路外业验收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整个检测工作。
如果说,中交公规院在标准和规范上的统一,为吉林的定检工作设立了“一把标尺”;那么,他们在检测全过程中的监督、审查和指导,则为项目质量把控加上了“一把安心锁”。
以外业验收为例,为了给出科学严谨的复核意见,项目咨询组必须要亲赴现场查看每一座桥梁的实际状况,并从桥梁设计、施工、运营特点等入手,深入分析其结构特点,全方位“找问题”,并分析讨论病害产生原因,以便准确地评估当前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状态,筑牢外业验收这“第一道关”。
项目组的工作得到了各管理处和检测单位的积极配合和一致好评,通过和各地方管理处的交流,双方人员就关于桥梁管养行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管养技术的进步、桥梁管养设计理念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实现了资源共享,也实现了经验交流互动,为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加快信息化建设畅行更安全
吉林省对于定检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为全省近3100座普通干线公路桥梁的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保驾护航”,其做法也赢得了外界的好评。
“管理谋划部署实、外业验收工作实、咨询单位作用实、地市单位工作实、检测成效把控实。”在最终的定检工作咨询评审会上,参与审查验收的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路况监测处副处长虞丽云用五个“实”高度评价。“在技术标准的把握和处置方案的审查上,看得出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做得很认真且针对性强,达到的效果也显著。”吉林的一些做法,对今后全国此类业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
而从评审会最终出具的评审意见中,也透露出浓浓的肯定和认可。意见认为此次定检完成的咨询工作内容翔实、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吉林省普通干线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提出的养护建议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贯彻了主动、预防性养护的理念,满足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可为吉林省普通干线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务实肯干、无惧困难,是我们吉林公路人的精神,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依然繁重和复杂的桥梁养护任务形势,我们还将继续求索。”张学志表示。
据悉,未来,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将在着力提升桥梁养护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上下功夫,研究建立省级桥梁定检的固化模板,加快推进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进一步落实桥梁分类处置制度并加强处置工作的执行力度,特别是完善四五类桥梁处置工作机制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快危险桥梁维修加固和改造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公众畅通、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7-05-03 16:37:55)

天津地铁加强进站安检 乘地铁不带包可走快捷通道
天津公交91、92、815、826路迁至渤海大楼公交站内发车
天津地铁暂未提供免费WiFi网传密码是假的
完成好建设任务促进群众便捷出行
青藏高速建设技术研究取得多项突破
山西公路“八比八看”提升干线管养水平
新版《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正式出台
广西5个高速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