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吹响“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之二: “路长”扮靓津沽乡村路喜迎新春佳节

发布时间:2024-08-27 点击:87
2月1日,在外经商回武清区村里过年的张先生欣喜看到,昔日门前窄小的乡村路变了大模样,宽敞整洁、喜庆祥和的农村公路环境令他激动不已。2023年市交委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运行长效机制若干措施》,市公路中心全过程推动指导,各区各级路长围绕完善会商协调机制、优化巡查考核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五个方面和12项措施,迅速进入角色履行路长职责。
一年来,市公路中心通过组织会议、进行巡查、专业培训、实施考核等方式方法,持续深化路长制责任。全市公示牌设置6800余块,设置比例大幅度提升,县级公路设置比例达100%。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路长培训达1200余人次。按月报送农村公路运行情况,定期形成大事记工作台账,全市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以武清区、西青区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为例,“以点带面”典型示范作用较为突出。
一是政府高位推动路长制全面实施。两区均按照标准组织召开各级路长工作会议,总路长、区级路长工作会议不低于一年一次,乡镇(街道)级路长工作会议不低于一年两次,依据职责部署重要事项、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等。西青区区级政府一年召开3次路长工作会议,1月部署工作要求,5月听取镇级路长工作汇报;11对“四好农村路”建设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推进,听取路长制考核情况、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症结所在,并明确和强化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两区以不低于“总路长一年一次、区级路长半年一次、乡级路长一季度一次,村级路长一月一次”开展巡查,并及时反馈、处置、督查、通报,形成工作闭环链条。武清区总路长深入高王路实地调研,详细了解道路维修养护等情况,听取区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关于落实路长制工作情况汇报,提出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水平,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二是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两区在印发区级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均建立“路长制”工作考核制度(办法)、督查整改制度、路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西青区另建立路长培训管理制度,武清区另建立路长会议制度。两区在建立区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督导街镇参照区级体系建立街镇级路长制相关制度。为促进长效机制有效运行,两区交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深入街镇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各街镇路长制运行进行培训指导。武清区印发《乡村公路、桥梁日常养护技术指南》,主要分为养护作业内容及标准、养护作业月度重点,进一步指导街镇乡村公路路长制标准化运行。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落实路长责任。将“四好农村路”运行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是推动落实“路长制”的重要抓手,也是改变“重建轻养”观念的重要手段。两区每季度组织对各街镇开展考核,明确考核对象、内容及标准,明确评分原则,制定奖惩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形成通报,下发各街镇,并督促相关街镇按时整改回复;年终总结评比,促进“路长制”公正落实,有效激发路长活力。此外,武清区还建立了路长制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工作已入选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农村公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西青区在路长制公示牌上设立了二维码,方便群众监督管理“四好农村路”形成合力。
下一步,市公路中心将进一步指导各区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路长制”组织机构建设,持续提升“路长制”管理标准;督导区级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部门以及街镇的指导,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建、管、养、运并重,推动农村公路“路长制”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24-02-02 10:20:02)

机场二期扩建部分区域断交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天津地铁3号线串起三个火车站南站将成综合性交通枢纽
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联盟年会召开
110座“公跨铁”桥梁移交全部完成
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交管局市安监局联合约谈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
天津地铁2号线延长线2014年6月投用可实现海陆空交通
信息中心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及委安委会紧急会议精神